西和:写生经济激活山村“美丽资源”
“这里的民宿不仅干净舒适,服务更是贴心周到,这样的写生体验太难忘了!”近日,天水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们走进西和县大桥镇王山村写生基地,开启新一轮艺术创作之旅。在大桥镇王山村,村党支部依托村内山美、村美、景美的自然资源优势,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党建红”引领“产业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王山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党员带头行动,动员村民盘活30余间闲置房屋,改造为民宿、画室。王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协调资金,建成观景凉亭、墙体彩绘等设施,将废弃幼儿园改造成美术展览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接待需求,在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村民积极盘活闲置房屋,修缮改造后添置床位、桌椅等设施,使基地一次性可容纳100名学生同时写生。同时,5处观景凉亭、8面墙体彩绘与鲜花步道相映成趣,废弃幼儿园变身美术展览馆,不仅提升了村庄“颜值”,更为游客提供了多元体验空间。
写生基地由村集体经济主导成立的西和县青岗侬家旅游服务公司运营,探索“党支部+村集体+公司+村民”的共赢模式,公司每年向村集体经济返利3000元,向村民支付房屋租金,并吸纳剩余劳动力参与运输、保洁、餐饮等工作。每逢节日,公司还拿出利润为村民发放生活物资,让大家共享发展红利。
“仇池山的云雾、云华山的奇石、鱼洞村的溪流……这些独特景观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灵感。”学生们在写生过程中,沿着“王山村-鱼洞村-太石河-仇池山-云华山-晚霞湖”的特色旅游写生路线,将艺术创作与乡村风光深度融合。这不仅丰富了写生内容,更通过学生的画笔和口碑,提升了王山村的知名度,带动周边旅游消费,让乡村旅游资源真正转化为富民产业。
据悉,该自基地建成以来累计接待高校师生及游客超800人次,创收22万余元。如今的王山村,房前屋后、山水之间,经常会遇到师生挥毫泼墨的身影。“写生经济”,为山村注入艺术气息,绘就了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通讯员 巩凡 图/文
相关新闻
- 2025-05-06敦煌:万亩良田奏响“稳产增收”进行曲
- 2025-05-06华亭:绿色转型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2025-04-29灵台:绿色种植“蔬”写田园新景
- 2025-04-28静宁:苹果花开俏枝头 孕育致富新希望